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農業讓全球淨水污染加劇,紡織染整廢水再補一刀

 無論是哪一種材質或織法,紡織品最後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時最受人關注的常在顏色及圖案上。 自西元前3500年開始,人類就已經知道如何將顏色呈現在織物上,包括植物染、動物染以及礦物染,而天然染色的技藝,一直到西元1856年被英國的化學家 WH Perkins 突破防線! Perkins 18歲時在實驗室裡研究奎寧時(註1),無意間發現了「苯胺紫」,他發現這種物質不易脫色,適合當染料,由於當時的染料都很昂貴(註2),製造過程勞動密集,因此在正值工業革命中的英國,這個新產品竟輕易成功了(參考資料:維基百科)。合成染料因此提供廉價且不褪色的新選擇,其明亮且容易複製的特色,很快的就全面取代天然染色。西元1870年由德國化學家Johann Friedrich Wilhelm Adolf von Baeyer用靛紅與三氯化磷反應並進行還原,成功合成了靛藍色合成染料, 自此之後終結各國傳統天然染產業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時至今日,全球合成染料大約有7000多種,經常生產使用的約有2000多種。 合成染料雖然廉價且方便,但化學合成染料卻對環境及所有生物都有不良的影響。 染料裡的化學物質包括了:硫、萘酚、硝酸鹽、乙酸、酶鉻化合物等,而重金屬如銅、砷、鉛、鎘、汞、鎳、鈷以及某些輔助化學品,這些都使染色廢水具有高毒性。存在於水中的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包括了:甲醛基染料固定劑(定色)、氯化去污劑(漂白)、基於碳氫化合物的軟化劑(軟化),這些有機物質均是不可生物降解的,許多消毒劑特別是氯反應並形成副產物(DBP’S),這些產物通常具有過敏反應或致癌性。 若是這些廢水未經處理排至溝渠或河川,有色的油性染渣將覆蓋在水面上,導致原本擁有自淨能力的活水及河川中的生物死亡;若這些廢水在農業灌溉溝渠裡流動,則會影響到灌溉水的品質,使其不適合人類食用。 台灣彰化農田旁溝渠 我們開始轉往關注快速成衣污染的議題,也正是因為當時在新北三峽租地學習耕作的那些年,在三鶯樹交界的農地旁目睹鮮豔色彩的廢水排放,真正意識到週邊染整工廠對農漁作物的危害,回頭檢視過去在成衣行銷的工作內容,無非不是駱駝背上一根根的稻草,在壓垮之前,反思是否還有機會從哪些環節裡減輕傷害? 新北市三峽 溪和大漢溪的交會處|攝影: 詹侑紘 160多年來,合成染料重塑了紡織業的發展,也成為大量製造成衣產業鍊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在上週的文章( https://

你是否想過「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這句話的來源,而且可能是斷章取義的假新聞?

時尚業真的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嗎? 當我們看到媒體在談論快時尚問題的起手式常是「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行業」時(註1),你是否懷疑過?包括:「是哪一個單位統計的?」「全球污染產業的排行榜是什麼?」「污染是包括了哪些污染呢?」「時尚業的範圍涵蓋了哪些?」 沒錯,我們之前也認為「時尚業真的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這句話應該沒有問題...吧,但每當在課堂、或是整理講座資料時,手邊的資料無非不是來自於綠色和平哪年的調查、或者BBC的什麼報導,再或者哪些大學研究機構的數據,獨在「時尚業真的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這句話,沒有任何確切佐證的數據與來源! 我們開始回過頭在國內外資料及科學期刊翻找資料時,除了媒體報導不斷不斷引用這句話,甚至很遺憾看到有再生品牌以這句話當Slogan。 然後就在這篇沒有被瘋轉的文字裡看到曙光( https://www.facebook.com/0522raven/posts/1854774524649157 ),很感慨,畢竟闢謠的文章沒有人想看... 這讓我們意識到,當你想要處理一個問題時,「抽絲剝繭」不只是成語,在紡織業也是真實存在的流程,沒有將問題的核心找出來,你根本不知道要對抗怪物的是什麼?以及要處理問題的優先順序。 好的,我們就從Heaven Raven那篇有散發曙光的闢謠文開始追蹤,從紐約時報《NY Times》在2018年12月18日刊登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時尚總監Vanessa也對此說法提出質疑,並且用「假新聞」來形容這種說法(文章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18/12/18/fashion/fashion-second-biggest-polluter-fake-news.html )。在所有的資料裡,我們能夠找到最早的資料是來自《自然科學》(Nature Science)期刊在2012年的一篇論文「紡織印染產業對環境的危害」(Textile dyeing industry an environmental hazard) https://file.scirp.org/pdf/NS20120100003_72866800.pdf ,這篇由印度昌迪加爾大學時裝技術學院執教的Rita Kant博士所發表的論文中提到: The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y has c

你是否想過「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的依據?且可能是斷章取義的假新聞?

  時尚業真的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嗎? 當我們看到媒體或永續品牌在談論快時尚問題的起手式常是「 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行業 」時(註1),你是否懷疑過 — 「這是哪一個單位統計的?」「全球污染產業的排行榜是什麼?」「污染是包括了哪些污染呢?」「時尚業的範圍涵蓋了哪些?」這些民眾在媒體識讀時應有的疑慮。 沒錯,之前我們也認為「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這句話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吧,但隨著每次在備課與歸納講座資料時,手邊的資料無非不是來自於環保團體的調查、學術研究機構的數據、再或者BBC、CNN等媒體直接來源的調查報導,獨在「時尚業是世界第二大污染源」這句話,沒有任何確切佐證的數據與源頭。 我們開始回過頭在國內外資料及科學期刊翻找資料時,除了媒體報導不斷不斷引用這句話,也十分遺憾有再生品牌緊抓這句話當Slogan。 然後就在這篇沒有被瘋轉的 Heaven Raven 粉專裡的文字裡看到曙光,很感慨,畢竟闢謠的文章當時沒有引起很多人在乎...(請在FB嵌入框內按下「 更多 」閱讀) #HR_週末選讀 #聽說2018年假新聞很多所以時尚也來闢謠 #時尚是第二大污染源?#其實不是真的 #但為什麼要特地告訴大家這件事?   「#時尚是在石化產業後的第二大污染源」,看到這資訊是如此的令人震驚,如此引人注目,讓人輕易相信,可問題... 由 Heaven Raven 發佈於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這讓我們意識到,當你想要處理一個問題時,「抽絲剝繭」不只是成語,在紡織業也是真實存在的流程,沒有將問題的核心找出來,你根本不知道要對抗怪物的是什麼?以及要處理問題的優先順序。 好的,我們就從 Heaven Raven 那篇有散發曙光的闢謠文開始追蹤,從紐約時報《NY Times》在2018年12月18日刊登的文章裡,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時尚總監Vanessa也對此說法提出質疑,並且用「假新聞」來形容這種說法(文章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18/12/18/fashion/fashion-second-biggest-polluter-fake-news.html )。在所有的資料裡,我們能夠找到最早的資料是來自《自然科學》(Nature Science)期刊在2012年的一篇論文「紡織印染產業對環境的危害」(Textile dyeing i

[邀約工作坊-中崙高中]

 今天前往中崙高中分享舊衣與剩布問題,以及小小的手作體驗,不管是繩結專業的童軍老師,還是手巧熱心的家政老師,編起網袋就是神手級的👍🏻 感謝學校老師們的邀約,讓我們有機會能從校園開始介紹關於舊衣污染與工業剩料的嚴重問題,一起學習從自己親手做起,進而在校園裡成為傳遞珍惜資源的媒介。 #歡迎學校社福企業邀約講課手作或課程合作 #中部跟東部學校還沒去 (招手👋🏻 #個人團體邀約請先看粉專置頂文喔 #發現我們去每間學校教的都不一樣 #用名畫當馬賽克感覺很厲害😁

[媒體報導] AGRI-鄉間小路雜誌:田野間-始於種豆的舊布利用之路

位於西門町的「田野間」工作室,滿是女主人利用舊布結合棉麻繩鉤織而成的各式作品――帽子、網袋、貓窩、側背包,樸實自然的風格帶點森林氣息,賦予淘汰舊衣嶄新的生命。 田野間的創作運用大量的鉤織技法,談起這門技藝,她幾分得意地說道:「我們家從曾祖母就開始編織毯子了!我則是在大學時期開始跟母親學習。」早年她創立品牌,在網路上販售編織作品,直到跟先生在三峽種菜,為了種豆而搭竹棚,臨田的農友分享裁剪舊衣布條來綁棚架的方法,才展開兩人的舊布利用之路。 兩人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從事潮流服飾的行銷工作,在三峽耕作的期間,他們親眼見到耕地旁的紡織染整工廠時常排放鮮豔的化學廢水,才意識到時尚產業對環境的強烈衝擊。於是,他們毅然決然轉而從事舊布再生的教學,帶領學員從研讀洗標、最基礎的舊衣材質開始認識,再談後續的創造與運用。 「像是T恤經裁剪後,布料會自己反捲包起,因此很適合裁成布繩來利用;其他像雪紡、襯衫這類平織物,裁剪後容易形成鬚邊,此時搭配編織技法,就能創造毛茸茸的紋理。若手邊的舊衣為毛料,則建議拆解還原成毛線來利用,雖然舊毛衣容易起毛球,但這樣的線材反而很有特色... <全文連結: http://www.countryroad.tw/agri/article_inner/642 >